|
隋杰礼
籍贯:山东莱阳
最后毕业院校/学历: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
所学专业:建筑学
职称/职务:教授/院长
办公电话:0535-6903028
电子邮件:suijieli@126.com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2年10月—2007年09月 日本京都大学|计算机评价与绿色技术
1998年09月—2001年05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1989年09月—1993年07月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
2007年12月至今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目前研究方向简介:
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计算机模拟方法辅助建筑节能及优化设计;
传统街区与建筑再生设计研究;室内与室外人居环境设计。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教学项目:省级重点和面上项目6项,其他教改项目15项;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山东省社科基金1项;其余省部级项目50项。
教学、科研获奖:
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烟台大学建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
教学优秀教师、优秀导师、教工先锋号以及指导大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竞赛获奖100余项。
已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发表在建筑学报、新建筑、装饰、JAABE、AIJ等国内外刊物论文100余篇,
其中C刊、CSSCI、EI、SCI论文12篇。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日本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农村住房建设
专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外审专家,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美育专家资源库专家,
山东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林
学会风景园林分会副理事长,山东建筑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及论文外审专家,
烟台市第十六/十七/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立法顾问,烟台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王骏
籍贯:山东烟台
最后毕业院校/学历: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所学专业:城市规划
职称/职务:教授/副院长
办公电话:0535-6903312
电子邮件:wangjun@ytu.edu.cn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烟台大学 建筑学院 副院长 建筑学/设计 硕士生导师
烟台大学 社科(科技)处 处长助理(挂职)
东南大学 博士后
武汉理工大学 博士
法国南锡建筑学院访学
武汉理工大学 硕士
山东建筑大学 学士
目前研究方向简介: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城乡历史遗产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2CLYJ37),山东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2023/04-至今,在研,主持。
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3YJC760095),山东半岛海防卫所型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研究,2023/09-2026/12,在研,第二位。
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3DWYJ18),中匈比较视野下山东传统建筑琉璃工艺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2023/08-2025/12,在研,第二位。
4.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2024RKX-MLYJ014),基于空间句法的胶东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韧性解析与保护方法研究,2024/09-2026/09,在研,参与。
5.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CLYJ74),基于文化传承的山东传统集市空间特色及保护研究,2020/10-2021/10,结题,主持。
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1CLYJ54),山东开埠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路径研究,2021/10-2022/12,结题,参与。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8483),城市行政意志与城市规划关联性的历史研究——以近代沈阳为例,2020/01-2022/12,结题,主持。
8.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7DLSJ01),近代视野中的中国城市规划思潮史研究,2017/11-2019/12,结题,主持。
9.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706315),基于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历史街区研究——以烟台为例,2017/06-2019/06,结题,主持。
10.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课题(JZ19H157),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的烟台工业遗产调查、保护与利用研究,2019/12-2020/12,结题,主持。
11.烟台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大思政”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历史与遗产保护类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2024/08-2026/08,在研,主持。
12.烟台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基于GIS分析的烟台历史街区现状评估研究,2021/04-2021/12,结题,主持。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408523),现场与媒介:建筑师两种建筑感知方式的视知觉差异与弥合——“由媒介到建筑”转换的视觉修正策略研究,2015/01-2017/12,结题,参与。
1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9YJAZH125),赛博本体论视野下城市阈限空间与公共性社交的关联,2019/01-2021/12,在研,参与。
教学、科研获奖:
1.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团队成员,2025
2.第三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成员,2024
3.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指导教师,2022-2024
4.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一、二等奖指导教师,2022-2024
5.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二、三等奖指导教师,2024
6.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指导教师,2023
7.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2023
8.烟台大学优秀教师,2022
9.烟台大学党员先锋示范岗,2021
10.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1
11.烟台大学第二届教学优秀教师,2021
12.WUPENICITY 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国际竞赛提名奖指导教师,2021
13.烟台大学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
14.2021乡见新寨坪·乡村建造大赛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21
15.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2021
16.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
17.烟台大学第三、四届教学质量奖,2020
18.烟台大学首届优秀教师,2020
19.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2020
20.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20
21.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城市设计作业评优三等奖指导教师,2019
22.乡伴杯山东省大学生建造设计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2019
23.第四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三等奖/优秀奖指导教师,2018
24.烟台大学优秀导师,2016,2020
25.第二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二等奖/优秀奖指导教师,2016
已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1.景榕,王骏(通讯),烟台石砌民居特征研究,华中建筑,2024, (42): 139-143.
2.常慧,王骏(通讯),乡村振兴背景下胶东半岛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烟台市丛家村为例,城市建筑,2024,(42):153-156,161.
3.王骏,常明月,王晓迪,邱瑛,公共生活与工业遗产的互动逻辑——以烟台为例, 建筑与文化, 2023, (08): 139-141.
4.王骏,李春颖,高凯悦,常明月,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研究——以烟台渔轮修造厂为例, 中国名城, 2023, 37(266): 36-41.
5.王刚,王骏,钱玉莲,李丽,汉口社会治理结构变迁与城市规划及建设模式演变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
6.王骏等,基于地方特色的中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探析,大学教育,2021.10.
7.王骏等,基于特色塑造的三年级城市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烟台为例,城市建筑,2021.10.
8.常明月,杨兰,邱瑛,王骏(通讯). 码头兴衰与近代城市空间演变关系探讨.第12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哈尔滨,2020/11/13-14.
9.曲琳平,王骏(通讯),李理. 基于四态融合视角的山东省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研究——以烟台市河北崖村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2019(08):08-15.
10.王刚,隋杰礼,王骏,于英. 面向城市存量的城市设计的特征、内容与问题解析,城市发展研究,2017(11):29-35.
学术兼职:
1.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委员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
3. 国家社科基金专家库专家
4. 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
5.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论文评审专家
6. 山东省城市更新学会理事
7. 烟台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陈中高
籍贯:江苏
最后毕业院校/学历:南京大学/博士
所学专业:建筑学
职称/职务:副教授/院长助理
电子邮件:czgarch@ytu.edu.cn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 2014.07-至今,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 2016.09-2022.03,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博士
• 2019.10-2020.10,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学,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 2012.09-2014.06,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硕士
• 2007.09-2012.06,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
目前研究方向简介:
AI赋能人居环境、运算化设计与智能建造、建筑几何学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1.烟台大学社会哲学科学创新研究团队:胶东地域建筑与健康人居环境,主持
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增强现实平台的胶东传统民居营造工艺保护与创新研究,主持
3. 烟台大学青年博士项目: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滨海城市居住区空间形态优化设计研究,主持
4.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州虹桥木结构的传统营造与当代智造再设计研究,主持
5.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基于可展曲面的建筑造型方法与数控建造研究,主持
6.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面向建造的复杂建筑形体的几何控制研究,主持
7.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图像生成式大模型的建筑设计“人机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一般项目,主持
8.山东省人工智能大模型教育场景应用优秀案例:基于AI大模型的建筑效果图渲染生成教学案例,主持
9.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新工科建筑学专业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主持
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赛博本体论视野下城市阈限空间与公共性社交的关联,参与
教学、科研获奖:
1.2023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2023年度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2023年度《装饰》优秀投稿论文
4.烟台大学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烟台大学2024年教学优秀奖
6.烟台大学第二届教学质量奖
7.烟台大学第三届教学质量奖
已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一、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陈中高,郑昕,高赢,吉国华.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向的复杂建筑曲面可展化重构形体研究[J].建筑技艺(中英文),2024,30(12):69-73.(建筑科学T3级期刊)
2. 陈中高,高赢,吉国华,马宁.面向建造的自由曲面建筑重构形体设计方法[J].南方建筑,2023(11):70-78.(北大核心/建筑科学T3级期刊)
3. 陈中高,隋杰礼.物理赋能驱动的建筑形体生成研究:以飞利浦展馆为例[J].装饰,2023(05):102-107.(CSSCI检索/AMI权威)
4. 陈中高,于英,姜坤汝.触媒视角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进展与方法探索—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9):22-27.(CSSCI检索/建筑科学T2级期刊)
5. Zhonggao Chen, Jiapei Du, Annan Zhou, Chunyu Wang, Yuhuan Bu, Huajie Liu.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e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ilica sand-enhanced oil well cement at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J].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21, 9(8) : 220150-220150.(SCI检索)
6. Wang Hongxin, Chen Zhonggao, Wen Guilin, Ji Guohua, Xie Yi Min. A robust node-shifting method for shape optimization of irregular gridshell structures[J]. Structures, 2021, 34: 666-677.(SCI检索,共同一作)
7. 陈中高,吉国华. 建造驱动的建筑数字化设计特征转变及其趋势[J].建筑师, 2020, 205(03): 107-112.(建筑科学T2级期刊)
8. 陈中高,吉国华.基于几何学的数字化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9,37(01):1-4.
9. 陈中高, 吉国华. 回归传统:当代数字化建筑几何建构策略研究[J].建筑师, 2018, 194(04): 87-92.(建筑科学T2级期刊)
10.陈中高,吉国华,隋杰礼.建造驱动下的数字化设计教学总结与思考[J].装饰,2017(11):112-114.(CSSCI检索/AMI权威)
11. 陈中高,吉国华.面向场所性表现的建筑表皮解读—以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作品为例[J].新建筑,2017(05):47-51.(建筑科学T3级期刊)
12. 陈中高.从城市到建筑—路伊吉·斯诺兹的宾安切尼公寓解读[J].南方建筑,2015(05):108-112.(建筑科学T3级期刊)
13. 陈中高.建构语境下的建筑装饰再认知[J].建筑与文化,2015(05):180-181.
14. 陈中高. 建筑曲面平面化重构方法[D].南京大学,2022.
15. 陈中高,吉国华,王力凯. 基于测地线网的自由建筑形态可展化重构方法[C]//2021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1:34-41.湖北工业大学, 2021-9-25至2021-9-26.
二、参与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Zhichao Yu, Ziyu Tong, Zihao Wu, Jinpei Yang, Zhonggao Chen. Impact of synergy among university dormitory design elements on the diffusion of air-conditioning anthropogenic heat[J].Energy and Buildings, 2025: 116035.
2. Shilun Zhang, Luchen Zhang, Zhonggao Chen, Lin Chen. Impact of landscape attributes on the noise reduction effects of heritage landscapes. Heritage Science. 2024, 12:68.
3. 吉国华, 陈中高, 梁耀波, 章太雷. 力与形:基于弹性生形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实验[J].城市建筑, 2018, (19): 26-29.
4. 王力凯,吉国华,焦梦雅,陈中高.气候性能驱动的高层建筑设计一种基于运算优化的方案设计方法[C]//2021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1:352-358.湖北工业大学,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厅专家库专家
李辉
籍贯:山东烟台
最后毕业院校/学历:同济大学/硕士
所学专业:风景园林
职称:副教授
电子邮件:1102859972@qq.com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5.6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学士
2017.1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硕士
1995.7至今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目前研究方向简介: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1、烟台城市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研究(1/9),课题号JZ22SKH05;
2、烟威地区城市公共景观更新策略与设计研究(1/1),课题号JZ24SKH010;
3、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山东省城乡绿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策略研究(2/6),课题号JZ24SK02001;
4、基于场地感知的景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5/6),课题号JZ15JK01。
教学、科研获奖:
1、六次获评烟台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设计竞赛中获奖20余项;
3、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4、获省级优秀勘察设计奖2项,市级优秀勘察设计奖10余项。
已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社区公园景观,中国高等教育,2022/11;庭院景观设计,文艺研究,2024/8.
学术兼职: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曲琳平
籍贯:山东烟台
最后毕业院校/学历: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
所学专业:设计艺术学
职称:副教授
办公电话:15853509001
电子邮件:xzzping9001@163.com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2.09----2006.07 武汉理工大学 环境设计 本科
2006.09----2009.07 武汉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 研究生
2010.07----至今 烟台大学
目前研究方向简介:
乡村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重点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海防卫所型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等领域的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探索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可持续与文化传承的综合路径。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半岛海防卫所型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研究》。
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新型城乡关系下山东城市近郊区乡村振兴的空间转型路径研究》。
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下的胶东城郊乡村规划策略研究》。
主持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胶东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胶东低山丘陵地区休闲农业园规划途径研究》。
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场地感知”的景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主持横向课题两项《招远市文君山文化公园景观构建与山体生态修复技术开发研究》《威海风情海岸住区景观模块化研究》。
参与研究校级、厅局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
教学、科研获奖:
烟台市第三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山东省第五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获NCDA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山东高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大赛等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烟台大学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已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基于四态融合视角的山东省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研究——以烟台市河北崖村为例》发表于CSSCI《城市发展研究》
《乡村规划设计作品》发表于CSSCI《文艺研究》
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项目著作《胶东半岛海草房传统聚落的景观构造及其保全策略》2/3
《协同治理视域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探析》发表于北大核心《职业技术教育》
《基于城巿织补理念的历史街区更新研究——以烟台奇山所城为例》发表于《城市建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学校服务农村成人教育的探索——基于赠地学院的启示》发表于《中国成人教育》
李理
籍贯:山东临沂
最后毕业院校/学历: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
所学专业:设计艺术学
职称:副教授
电子邮件:51856603@qq.com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0.09—2004.06 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获学士学位
2004.09—2007.06 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获硕士学位
2019.09-2020.07 中山大学访问学者
2007.09-至今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
目前研究方向简介:
城市更新与健康人居、乡村景观规划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胶东乡村旅游景观地方认同建构研究”;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农业多功能理论的胶东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策略研究”;主持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胶东传统村落景观活态保护与发展研究”;主持横向课题“山东中合康养城景观设计技术服务”;主持横向课题“栖霞市杨础镇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技术服务”;参与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山东半岛海防卫所型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研究”;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山东省城乡绿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策略研究”;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中匈比较视野下山东传统建筑琉璃工艺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参与横向课题“烟台城市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研究”。
教学、科研获奖:
获烟台大学青年教学竞赛一等奖,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度、2018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4年度、2025年度烟台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首位指导学生获得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一、二等奖;获得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国赛一等奖;获得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三等奖。
已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基于段义孚地方空间思想的风景园林空间构成教学研究[J].装饰.1/1
核心竞争力下的烟台城市定位研究[J].城市建筑.2/3
基于四态融合视角的山东省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研究——以烟台市河北崖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3/3
《公共艺术设计》副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许丽
籍贯:山东烟台
最后毕业院校/学历:山东师范大学/硕士
所学专业:环境设计
职称/职务:副教授/无
办公电话:0535-6902084
电子邮件:1258492241@qq.com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2.09-1996.06 山东艺术学院,学士;
2007.09-2009.12山东师范大学,硕士;
1996.09-至今烟台大学,工作。
目前研究方向简介:
室内空间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应用研究、胶东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主讲的课程《室内设计原理》获得山东省一流课程、山东省课程思政师范课程。主持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面上项目一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改革项目一项;校级教学改革多项;
主持完成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二项、烟台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烟台大学青年基金一项、参与山东省社会项目二项。
教学、科研获奖:
获得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教学比赛国家级三等奖、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一等奖、山东省第一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教师组一等奖、山东省第六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教师组三等奖、烟台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获得山东省文化厅优秀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烟台市第二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
已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1.《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人民论坛》2021.01 (上) 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胶东渔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北大核心期刊)
3.《中西传统自然观和园林艺术形式差异的比较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 (北大核心期刊)
4.《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土景观的开发与保护》,《安徽农业科学》2011、9
5.专著:《从中西方园林艺术对比探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发展》,山东美术出版社,2021.08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亚太设计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烟台市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副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