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首页 我爱学习 论文相关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
收起左侧

方向拓展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0
回复
42
查看
[ 复制链接 ]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

李金洋 韩鹏

摘要 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强调将人的需求、体验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文章阐述这一理念并强调基于用户体验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智能时代下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在智能时代,艺术设计需深入理解用户需求,注重可持续性,以提升用户体验并实现设计的可持续性,为未来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以人为本;艺术设计;多维度
DOI:10.20084/j.cnki.1002-4867.2025.11.017


以人为本,意味着设计需从人的需求出发,关注人的体验,致力于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1]。从理论层面看,设计的终极目标并非单纯的产品本身,而是要契合人的需求,换言之,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现代设计里的重要思维模式,其要求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高度关注人的各种因素,始终将人当作设计的起始点以及最终的使用对象,充分尊重人们的生活和使用习惯。

一、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
基于用户体验的艺术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法论,强调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作为设计的核心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用户的心理、行为和需求,创造出能够引发用户共鸣、满足用户期望的优秀产品或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用户在产品中的地位不断地显现出来,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在摒弃旧的传统工业产品设计的概念之后,“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功能设计被重视[2]。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设计仅关注产品功能和外观的局限,将设计的重心放在用户的实际体验上,设计师要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使用场景和痛点,以及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感受、情感和反馈。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由Moment Factory 设计团队设计的 数字体验展《艺术进行时:探索技术》处处体现了对用户关注的案例(见图1),该展览特别为儿童量身打造,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喜好和心理需求,将北极风貌和特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展览内部空间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犹如冰雪世界般的极地风光;大尺度投影技术的运用,营造出极地环境无比逼真的场景效果。地面上设置有互动冰面,观众能够在破碎的冰块当中尽情活动,水中还不时会有白鲸自在地游过。在探险区,观众可以前往冰天雪地深处,借助互动工具寻找北极动物的踪迹。依托丰富多样的数字体验项目,Moment Factory 团队为目标用户精心设计的沉浸互动项目,以儿童视角出发,不仅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更满足了儿童对于娱乐的需求。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 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 年10 月29 日, 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中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生病吃药在老年人当中是常见的问题,但很多空巢老人,尤其是患有脑部疾病的患者会常常忘记按时吃药,如图2 所示的设计意在解决此类问题。

该款产品为提醒老年人及时服药所设计的药箱,具体使用操作为将每天的药对应放入胶囊仓中,每个胶囊仓含有每天早午晚3 个时间段的药量。在手机中预设服药时间和药箱温度,到达服药时间,胶囊仓外部锁自动解开,胶囊仓弹出。对应胶囊仓的指示灯亮起,同时药箱响起提示音,提醒患者服药。一个药箱带有7个胶囊仓,对应了一周7 天,每个胶囊仓分早中晚3 个内仓。药箱带有背带,方便携带。药箱内有温度调节系统,散热口设在底部,有效防尘。简易卡扣设计,方便老年人使用。

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行为和情感,优化产品或服务的体验,强调可用性、一致性、简洁性和情感化设计,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便捷、愉悦和满足。设计师通过用户研究、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等手段,不断迭代和优化设计,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总之,用户体验设计不仅关注功能和外观,更注重用户的整体感受和体验。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驱动下的设计
可持续发展理念驱动下的设计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旨在创造既满足当代人类需求,又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产品或服务。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利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我国,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创新与可持续设计[3]。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新的材料、工艺和生产方式,开发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产品。例如,利用可再生材料替代传统非可再生材料,采用循环再利用的设计策略,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此外,创新设计还可以关注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设计师可以通过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生产、使用、维修和废弃处理等环节,来优化产品的设计。通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维修便利性,以及设计易于拆解和回收的产品结构,创新设计能够降低废弃物产生和环境污染。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Gigs 2 Go 是一款手撕U 盘(见图3),由Kurt Rampton 设计,其采用Tear-and-Share 技术,使得用户可以轻松撕下一块U 盘进行使用。Gigs 2 Go 设计概念与2011 年Art Lebedev提出的一次性纸板U 盘的概念相似,外壳可以直接在其上做标记,增加了个性化和实用性。这种U 盘的外壳由纸浆再成型制作,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环保可回收。此外,Gigs 2Go 的使用方式也鼓励人们更加注重数据的分享和交换,而非简单的存储,这种使用方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备份和存储,进而减少硬件资源的使用和浪费,从而间接地实现了环保。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驱动下,设计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注重环保、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设计师们采用可再生、可循环材料,减少环境影响,并延长产品寿命,实现资源节约;同时,强调“亲生命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与工作环境。如以猎豹为外形设计的仿生学竞速自行车(见图4),作为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猎豹以其惊人的速度和敏捷的身姿令人叹为观止。以猎豹为外形设计的仿生学竞速自行车,通过模仿猎豹的生物学特性,设计出流线型的车身和仿生学纹理的轮胎,不仅具有创新性,在视觉上也具有很高的吸引力。此外,通过“超本土化”设计,支持地方经济,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智能时代技术赋能下的设计
对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产生深刻影响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逐步渗透,正在改变着人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作为科技与日常生活的桥梁,设计与技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两者之间架起了沟通与融合的通道。设计领域需要更加关注技术的影响,才能够更迅速地作出反应,寻求将新技术融入设计活动的方法[4]。创新设计在智能时代更加注重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使得产品能够与用户进行更加智能和精准的交互。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创造出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以人为本理念下艺术设计的多维度发展-李金洋

VA-ST 团队的实验项目Smart Specs(见图5)就是体现智能时代创新设计的优秀案例。该实验团队依靠图像识别技术和AR 技术研发出一款可穿戴设备,此装置包含智能眼镜,测距仪以及智能手杖。针对在色彩辨识上有困难的人,智能眼镜上安装了相机感应器、处理器和显示屏,这款智能装置能够将场景影像转换成色彩简单、对比度较高的画面,让使用者即使在夜晚或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清楚地看到物体的大致轮廓,并且能够正常使用。测距仪和智能手杖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视力受损人群的安全,测定物体和穿戴者的距离,避免穿戴者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智能时代的设计,融合了先进的技术与创新的理念。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技术,设计师能够更精准地洞察用户需求,优化产品的功能和体验。智能化设计不仅提升了产品的交互性和自动化程度,还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和服务,智慧赋能使设计更具前瞻性和人性化,推动着设计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结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中,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物质满足,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感受。研究探讨了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理念,特别是基于用户体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和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式。设计作为连接人与物、人与环境的桥梁,必须时刻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体验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总的来说,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是一种深刻而富有内涵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通过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创造出真正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顾群业, 王拓. 对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两个观点的反思[J]. 设计艺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4):48-49.
[2] 陈晶, 肖丽萍. 产品中交互设计的用户体验研究综述[J]. 设计,2014(6):13-14.
[3] 于东玖, 王样. 社会价值驱动的可持续创新与设计策略[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2016(2):171-176.
[4] 蔡新元, 何诗婷. 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设计之思[J]. 设计,2021,34(12):112-115.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大王没有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