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目录
培养单位名称:艺术学院 联系人:沈慧敏 联系电话:0052-3173098 | | | | 1354戏剧与影视 ①影视编导与制作 ②影视市场与产业管理 ③数字影像传播 |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721艺术概论 821影视理论与实务 | | |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713中外美术史(侧重绘画史内容) 910素描 | | |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721艺术概论 822设计理论 | |
| | | | | | | |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21艺术概论 826文化产业管理 | | |
参考书目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考试大纲
721艺术概论
一、参考书目
《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编写组,主编彭吉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艺术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三、考试要求
1. 准确掌握《艺术学概论》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2. 理解并掌握《艺术学概论》中的理论问题。
3. 能运用《艺术学概论》知识与理论分析相关问题。
四、考试形式及满分和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180分钟)。
五、试卷题型及题数和分数
名词解释5题(共20分);简答题5题(共50分);论述题3题(共45分);材料分析题2题(共35分)。
六、考试内容:知识要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
二、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意义
三、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第一章 艺术观念
第一节 艺术观念的演变
一、中国艺术观念演变
二、西方艺术观念演变
三、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
第二节 艺术特性
一、马克思论“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
二、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
三、艺术的审美特性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2、如何理解艺术生产理论?
3、艺术的审美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 艺术功能
第一节 艺术功能的理论回顾
一、中国的论述
二、西方的论述
第二节 艺术的主要功能
一、审美认识功能
二、审美教育功能
三、审美娱乐功能
四、审美体验功能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墨子与荀子在艺术功能上的分歧?
2、试以具体例子说明艺术的审美功能。
3、为什么说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是最为重要或核心的功能?
第三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
一、社会角色
二、人文修养
三、心理机制
四、创作个性
第二节 艺术创作方式的特点
一、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
二、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
三、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
第三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一、动因
二、构思
三、物化
思考题
1、艺术创作的主体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2、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4、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第四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一、艺术形式的特征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一、艺术创作的题材与主题
二、艺术作品的形象与情境
三、艺术作品的意蕴
思考题
1、艺术作品一般具有哪些媒介?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典型情境?试论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3、为什么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第五章 艺术接受
第一节 艺术接受主体
一、接受主体的主观条件
二、接受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艺术接受的特征
一、体验性
二、过程性
三、异同性
四、再创造性
思考题
1、马克思认为人脑掌握世界有哪几种基本方式?
2、什么是接受主体的主观条件?
3、审美无利害说是怎样形成的?
4、20世纪艺术理论有哪些新的变化?
5、什么是接受美学?
6、什么是期待视野?
第六章 艺术类型
第一节 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
一、历史上的艺术分类方式
二、艺术类型划分原则
第二节 主要艺术类型
一、音乐艺术
二、舞蹈艺术
三、戏剧艺术
四、影视艺术
五、美术
六、设计艺术
七、建筑园林艺术
第三节 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二、艺术类型的分化与综合
思考题
1、艺术类型的划分原则有哪些?
2、交响乐一般有几个乐章组成?分别是什么?
3、西方悲剧艺术的主要种类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4、为什么说中国的戏曲具有程式化与虚拟性的特点?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试论述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色。
第七章 艺术发展
第一节 艺术起源
一、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
二、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二、艺术发展的相关因素
三、艺术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思考题
1、历史上主要有哪些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如何理解它们?
2、怎样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艺术发生的过程?
3、如何充分理解人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第八章 艺术风格、流派与思潮
第一节 艺术风格
一、艺术风格界定
二、艺术风格的类别
三、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第二节 艺术流派
一、艺术流派的形成
二、艺术流派的流变
三、艺术流派的影响
第三节 艺术思潮
一、艺术思潮的产生
二、艺术思潮的类型
三、艺术思潮的评述
思考题
1、简述艺术风格的界定。
2、试述提倡艺术风格多样性的意义。
3、谈谈艺术流派的含义及其影响。
4、论述艺术思潮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第九章 艺术批评
第一节 艺术批评的含义与性质、原则和意义
一、艺术批评的含义与性质
二、艺术批评的原则
三、艺术批评的意义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主体与主体构成
一、艺术批评的主体
二、艺术批评的主体构成
第三节 艺术批评的维度与方法
一、艺术批评的维度或角度
二、艺术批评的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是什么关系?
2、谈谈艺术批评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
3、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关系如何?
4、艺术批评应该遵循什么重要原则?
5、谈谈艺术批评者的主体构成。
6、举例谈谈艺术批评的主要方法。
7、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批评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8、艺术批评应该如何开掘中华传统文化、美学精神等资源?
9、艺术批评在互联网时代有些什么新变化?
第十章 艺术的当代嬗变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状况
一、艺术中的多样化与本土化
二、高雅艺术与大众艺术
第二节 创意产业与艺术市场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二、艺术市场与艺术营销
第三节 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艺术
一、数字技术条件下的美术
二、数字技术条件下的音乐艺术
三、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舞台艺术
四、数字技术条件下的综合艺术
第四节 当代媒介与艺术传播
一、纸媒介与艺术传播
二、电子媒介与艺术传播
三、网络媒介与艺术传播
思考题
1、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中国艺术的多元化与本土化。
2、怎样看待艺术的雅和俗?
3、如何认识政府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4、数字技术对于当代艺术各门类有哪些积极影响?应当注意避免哪些问题?
822设计理论
一、参考书目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版。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分类形式的理解和掌握,熟知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理解设计师的职责和设计批评的原则;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知识视野、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三、考试要求
1.准确掌握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2.理解艺术设计研究中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学科脉络等基本问题。
3.能熟练将设计理论运用到设计实践和研究中。
四、考试形式及满分和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180分钟)。
五、试卷题型及题数和分数
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2题(每题25分,共50分);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六、考试内容
参考书目:《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版。
第一章 作为学科的设计
第一节 设计的理论阐述
一、设计学的研究对象
二、设计理论(*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三、设计批评(*设计批评的类型)
第二节 设计研究的现状
一、对西方设计思潮的看法,设计思潮的发展状况
二、中国古代经典设计思想
第二章 设计:人类的第一行为
第一节 功能需求的设计
一、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二、设计发展的动力——科技
第二节 心理需求的设计
一、空白恐惧
二、对称心理
三、图案类型
第三节 设计附加值
一、如何用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设计与科技理论
第三章 设计溯源
第一节 史前设计:距今约250万年—约公元前3500年
一、石器
二、玉器
三、陶器
四、建筑早期构造方式
五、早期服饰的特征
第二节 古代设计(上):公元前3500年—公元16世纪初
一 文字的出现与纸张的发明
二、文字与图像的关系
三、从青铜器到铁器
四、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五、家具与服饰
第三节 古代设计(下):古代建筑
一、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二、古希腊柱式
三、《建筑十书》
四、拜占庭建筑
五、隋唐时期的建筑
六、哥特式建筑特征
第四节 近代设计:15世纪初期—1769年
一、活字印刷术
二、古代建筑传统的复兴与拓展,东西方园林设计比较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
四、巴洛克风格
五、罗可可风格与中国风
六、明清家具特征
七、明清服饰、陶瓷特征
第四章 现代设计
第一节 机器革命
一、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二、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师
三、《国富论》与劳动力分工
第二节 19世纪的设计
一、博览会
二、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三、古代装饰的工业化复兴
第三节 现代主义设计
一、伊顿的色彩对比理论
二、“形式服从功能”的解读
三、有机设计
四、意大利设计、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美国设计
五、波普文化影响下的设计
六、技术与反技术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二、媚俗风格的设计
三、市场对设计的影响
第五章 设计的现代分类
第一节 视觉传达设计
一、历史沿革
二、基本要素
三、类型
第二节 产品设计
一、基本要素
二、分类
第三节 环境设计
一、定义
二、类型
第四节 新媒介设计
一、什么是“新媒介”
二、互联网的影响
三、个人化
四、阅读的载体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一节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一、工匠
二、美术家兼设计师
三、专业设计师
第二节 设计师的类型
一、横向的分类
二、纵向的分类
第七章 设计批评
第一节 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主体
一、两者的范围与特征
二、批评主体的多元身份
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标准
一、国际式风格
二、对“少就是多”的理解
第三节 设计批评的特殊方式
第四节 设计批评的理论
|